评小学中医第12课-中医的同病异治和辨证论治是矛盾的
先做个广告。今天的“阅读原文”有点咸也有点甜
◆ ◆ ◆ ◆ ◆
编者按:读陈伟峰的文字,能感觉到很清晰的条理和严谨的论证,让人感受到逻辑的力量并享受其中。他的文风和他的人一样,平和中透露出坚定,唯一让我有点小遗憾的是,这个绝顶的家伙的文字中少了一点点幽默,当然我这么说是不公平的,毕竟这样的命题和论证,幽默是多余的。陈伟峰写了好几期评论小学中医课本都文章,本号整理后会一一发出。
文:陈伟峰(F520)
编辑:@爽临
本文基于创作共用协议(BY-NC)
借此课,我想说中医概念的混乱和模糊不清。概念定义的清晰,是一个理论是不是值得相信的基本要求。如果概念有歧义或含混不清,掌有解释权的人,就可以强词夺理,永立于不败,除非他自相矛盾了。
编写此课的意图是想借“同病异治”的故事,引出中医“辨证施治”是实质,但可惜,在这一课中,中医所讲的“同病异治”和“辨证施治”正是自相矛盾的。
1、“病”字有多个意思,“同病异治”中“病”,应指病因。
病字造字原意为一个躺在床上盖被捂汗的人,是指人的一个非健康状态,泛指所有的生病。现代医学的概念中,病还指疾病,是指具体某种明确的疾病模型,有明确的病名和病因。看例子:“小明生病了,不能来上学了,他的病是肺炎。”前一个病是表达一种身体的状态,后一个病是指具体的病名病因。
“同病异治”中的“病”是什么意思?按课本中故事里的表达,是指病的症状,而后面的解说则指病的病因。
“倪寻,李延两人发病的症状都是头痛、发热”,这句话中的病,指是生病的事实,头痛发热是症状。(不过和P14页,第4课中的表述相矛盾,“科学的推拿对防治发热.....等等常见病有良好的效果。” 发热这里成了病名病因。)
华佗说“你们虽然病症相似,但是引发疾病的原因不一样”。这里华佗的表达很准确,病症相似,病因不同,同病也是指症状。而倪李二人称,“为什么一样的病症却用了不同的药?” 倪李二人对同病的理解也是症状相同,即上文的发热、头痛。
但是,同课P43页中非常明确的说,“同病异治,是指同一种疾病”。这肯定不是指人的健康状态或生病所表现的症状,而是指具体的病因,与现代医学中的疾病概念一致。同理,中医有其他类似的表达,如“治未病”,“病入膏盲”,这里的病都是指具体的某种病,指病因。
试想如果是不同的病因,当然不能叫同病,不同的病不同治有什么可奇怪的?正因为相同的病,用不同的方法治疗,才能体现出中医的特别。再则同病也不可能是指症状,华佗说的很清楚,症状相似,病因不同,作为医生冶病,不会因为症状相似,就诊断为相同的病因。这才是典型的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。
结论,“同病异治”之说要成立,其中“病”只能是指病因,中医肯定是治病而不是治症。
2、“辨证论治”中的”证“,也应指病因,至少确“证”就等于确“因”
证候,中医关于证候的概念非常复杂,可以说没有一个中医敢说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是必然正确的。我只是大概的按自己的理解来说,中医认为一个病自有病程,而“证候”是整个病程中的一个切片,不同的切片所表现的“证候”是不同的。当然我不讨论这个,一切解释以课本的为准。
“证”在课本里是这样解释的,“判明疾病的证候,确定其致病原因 、病邪性质、病变部位以及邪气正气的力量对比情况” 按文中理解,判明证候,是为了确定病因。说明“证”即使不是直接指病因,也能明确,知“证”如同于知病(病因),辨证正确就等于确诊。
不可混淆“症”和“证”,症只是症状,是疾病的外在表现,如头痛,发烧。症可以视为证的表现之一,是可见的外显部分,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四法来综合信息,才得出“证”。
“倪寻你的病是由里实证引起的,病邪在体内;而李延你的病是由风寒引起的,病邪在体表” 。文中意思明确,里实证和风寒均被指为引发疾病的原因,里实证是证名,风寒明确是外侵病因。说明证与因可视为同等概念,并互相代替应用。
后文又接写“一个属于里实证,一个属于表实证”。这个表达有一定的歧义,但是基本可认为”证“的核心概念是指向病因的,就如我前文所说是一种具体疾病的模型。
最后又说,“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“病”的异同,而是着眼于“证”的区别,即所谓的‘证同治亦同,证异治亦异’。”这里用到二个病,前一个病指人生病的状态,后一个“病”为症状,加了引号,这说明中医知道区别病的概念。此言再次明确,辨证等于确诊。
结论,我认为“辨证论治”中的证,也是指病因,至少是可以直接指向病因。
3、“同病异治”和“辨证施治”是互相矛盾的
上文已经把“同病异治”中的“病”的概念,和“辨证施治”中“证”的概念理清。现在把“辨证施治”替换成“证同治亦同”,非常明显和“同病异治”是互相矛盾的。
试想如果同一个病有多种治疗方法,则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,中医没有明确到底哪种方法真正可以有效治疗,哪种方法治疗最有效?以青蒿素治虐疾为例,中医把青蒿素的发现归功于中医,而中医之功,归为葛洪(其实他不是中医,念他有功,追授为中医)在《肘后备急方》所记的青蒿之方给了屠呦呦灵感。但其实葛仙人一共记了32个治虐疾的方子,如果这些方子都有效还说的过去,而如果只有青蒿之方有效,无效的方子又为何要记录?再查其他中医书,治虐方子不下百个,而首推之方是“常山”,而常山恰恰是屠呦呦最先选定而后放弃的无效之方。
由此可以看出,如果治一个病的方法有很多,只有二种可能,一是中医把多个疾病混为一个,这正是说明古代中医把症状当成病因,是“同病异治”之谬误的根源。二是中医没有找到真正的治疗的方法,只能把所有可能的方法都一股脑的记下算数,其这背后的原因,也是因为不能确诊病因,无法试错造成。
4、从“异病同治”,可以看出,中医的“病”与“证”到底各指什么?
“异病同治,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,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理变化 ,表现出相同的证候,因而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。如口腔溃疡、牙痛、便秘、背部热疮等都可以由火热炽盛引起,也都可以用清热泻火法来治疗。”
很明显,口腔溃疡、牙痛 、 便秘、背部热疮这些都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,等同于头痛,发热。这再次确认古代中医说的“病”,实为“症”。古代中医能认识到,不同的症状背后可能是相同的疾病,不同疾病可能表现出相同的症状,是应该肯定的。无奈没有能力找出病因,这个不能苛求,同时代的外国人也找不出,也是在瞎揣摸。
结合课本中故事,很明显,古代中医里的“病”指是病人所表现出的症状,而“证”才指造成这种症状的本因,所以中医讲辩证,思路是对的。但是为什么在小学中医课里,中医要犯这类自相矛盾的低级错误?
我认为,这是后世中医在接触了现代医学的病理概念后,意识到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,存在根本性的错误。但是中医之立足的根基是千年之前已经成书的中医理论,中医理论是一套已经表明为自洽的理论,就无法再局部修正,也没有人有资格修正。中医又一直以“同病异治”作为中医低端市场上的,特色广告词招揽生意,自然不可能承认在“同病异治”这个概念上,中医对“病”的理解是错误的这个事实,故只能借用现代医学中“疾病”的概念来代替,把症状之病,替之为病因之病。
“同病异治”也好,“异病同治”也好,其实都是盲目瞎治。可以接受古人的局限,但今人还在宣扬这套东西,应作如何评价?
“AnnieEasyFM”(微信号:AnnieEasy), 80后广播界辣妈,所以观点尖锐毒辣。定期毁三观,偶尔也会建新,不定期发布原创文章和语音。想说的、感兴趣的、觉得有价值的都会发,但可能主要和以下内容有关:饮食/健康/疾病、科学育儿、转基因/中医药/辟谣,偶尔美妆与护肤。
投稿邮箱:Easy.FM@qq.com